中国音乐家协会
微信公众号

为网络文明建设贡献文艺力量

来源: 时间:2021-11-05 编辑:

 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,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。在互联网领域,中国虽然是后来者,但发展迅猛,截至2021年6月,中国网民规模达10.11亿,互联网普及率达71.6%。上网,对于很多人而言已成为生活刚需。如今的网络空间是人们参与社会进程、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,也是亿万民众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。不断推进网络文明建设,既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,也是回应人民呼声、守护人民心灵的必然要求。

  网络文艺是网络文明的标识性内容。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,离不开文艺的贡献。提升网络文化质量,文艺是重要方面;丰富群众网络生活,文艺是重要方式;塑造网络新风正气,文艺是重要内容;推动网络有序治理,文艺是重要支点。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的二十多年,是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二十多年,也是网络文艺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走向繁荣的二十多年。从传统文艺移步“云端”到新型文艺因网而兴,从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到异军突起的短视频,从日常生活的文艺供给到非常时刻的以艺战“疫”,文艺与互联网互为加持、互相赋能、携手共进,迸发出强劲的活力,透露出无限的潜能。
  科技进步、媒介变革,是包括文艺在内涉及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动力来源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贺信中指出的,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,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。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,互联网为文艺发展开辟了新空间、培育了新力量、注入了新动能,提供了创新创造的丰厚土壤。特别是互联网移动化、视频化和社交化的新趋势,进一步促使不同个体的生活和思想广泛联系、深度交融、充分展示,这不但对文艺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,而且推动着文艺创作的逻辑和机制发生深层变革。在今天的中国,网络空间不仅是艺术赏鉴和消费的重要场所,而且是文艺创造的重要园地。用户生产内容的互联网法则,唤醒了蕴藏于社会各领域的文艺力量,让千千万万的文艺爱好者获得了展示才华的舞台。在某种意义上,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文艺构成了“倒逼”之势。
  识变是创新之基,应变为进步之始。面对互联网这个“最大增量”,当下的文艺不仅要认真思考“写什么”,更要重新思考“怎么写”;不仅要准确把握“谁在看”,更要科学把握“谁在写”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,网络不仅是文艺传播的平台,更是生产创作的“基础设施”,科学把握网络条件下文艺创作的特征和规律,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,推动文学艺术各领域、创作生产传播评论各环节开展深度创新,发挥好专业生产内容和用户生产内容两个积极性,让线上线下两种优势互相促进、相得益彰,把科技进步的“倒逼之苦”转化为文艺创作的“丰收之甜”。
  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。推动网络文艺繁荣兴盛,必须坚持正字当头、创新为要,既要壮大新型文艺人才队伍、创新文艺发展体制机制、优化文艺行业生态,也要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作用。中国网络文艺还处于发展的“青年时期”,出现的问题大多属于“成长的烦恼”,强化评论主动介入和有效引导,建立健全网络文艺创作和评论的良性互动机制尤为重要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网络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,全面总结网络文艺实践结出的理论硕果,科学分析网络新技术催生的文艺新样态,准确概括艺术新突破带来的审美新风尚,在新技术、新艺术和新美学的交融互动中推动网络文艺精品竞相涌现,让迈向网络强国的征途呈现姹紫嫣红开遍的动人景象。
文新达
 

为网络文明建设贡献文艺力量

来源: 时间:2021-11-05 编辑:

 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,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。在互联网领域,中国虽然是后来者,但发展迅猛,截至2021年6月,中国网民规模达10.11亿,互联网普及率达71.6%。上网,对于很多人而言已成为生活刚需。如今的网络空间是人们参与社会进程、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,也是亿万民众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。不断推进网络文明建设,既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,也是回应人民呼声、守护人民心灵的必然要求。

  网络文艺是网络文明的标识性内容。新时代网络文明建设,离不开文艺的贡献。提升网络文化质量,文艺是重要方面;丰富群众网络生活,文艺是重要方式;塑造网络新风正气,文艺是重要内容;推动网络有序治理,文艺是重要支点。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的二十多年,是网络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二十多年,也是网络文艺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走向繁荣的二十多年。从传统文艺移步“云端”到新型文艺因网而兴,从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到异军突起的短视频,从日常生活的文艺供给到非常时刻的以艺战“疫”,文艺与互联网互为加持、互相赋能、携手共进,迸发出强劲的活力,透露出无限的潜能。
  科技进步、媒介变革,是包括文艺在内涉及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动力来源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致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贺信中指出的,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,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。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,互联网为文艺发展开辟了新空间、培育了新力量、注入了新动能,提供了创新创造的丰厚土壤。特别是互联网移动化、视频化和社交化的新趋势,进一步促使不同个体的生活和思想广泛联系、深度交融、充分展示,这不但对文艺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,而且推动着文艺创作的逻辑和机制发生深层变革。在今天的中国,网络空间不仅是艺术赏鉴和消费的重要场所,而且是文艺创造的重要园地。用户生产内容的互联网法则,唤醒了蕴藏于社会各领域的文艺力量,让千千万万的文艺爱好者获得了展示才华的舞台。在某种意义上,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文艺构成了“倒逼”之势。
  识变是创新之基,应变为进步之始。面对互联网这个“最大增量”,当下的文艺不仅要认真思考“写什么”,更要重新思考“怎么写”;不仅要准确把握“谁在看”,更要科学把握“谁在写”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,网络不仅是文艺传播的平台,更是生产创作的“基础设施”,科学把握网络条件下文艺创作的特征和规律,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,推动文学艺术各领域、创作生产传播评论各环节开展深度创新,发挥好专业生产内容和用户生产内容两个积极性,让线上线下两种优势互相促进、相得益彰,把科技进步的“倒逼之苦”转化为文艺创作的“丰收之甜”。
  凡益之道,与时偕行。推动网络文艺繁荣兴盛,必须坚持正字当头、创新为要,既要壮大新型文艺人才队伍、创新文艺发展体制机制、优化文艺行业生态,也要发挥文艺评论的引导作用。中国网络文艺还处于发展的“青年时期”,出现的问题大多属于“成长的烦恼”,强化评论主动介入和有效引导,建立健全网络文艺创作和评论的良性互动机制尤为重要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网络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,全面总结网络文艺实践结出的理论硕果,科学分析网络新技术催生的文艺新样态,准确概括艺术新突破带来的审美新风尚,在新技术、新艺术和新美学的交融互动中推动网络文艺精品竞相涌现,让迈向网络强国的征途呈现姹紫嫣红开遍的动人景象。
文新达